在线10倍股票配资_实盘股票配资操作_股票加杠杆在线操盘

证券杠杆平台 防癌筛查该怎么做?常见恶性肿瘤筛查“金标准”了解一下_建议_人群_检查

证券杠杆平台 防癌筛查该怎么做?常见恶性肿瘤筛查“金标准”了解一下_建议_人群_检查

随着人口老龄化、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增加证券杠杆平台,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。

很多情况下,恶性肿瘤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,当出现症状就诊时已经为时已晚。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干预是癌症成功救治的关键。

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。那么,癌症筛查体检,可以做哪些项目?

以下针对新发病率较高的几个恶性肿瘤病种总结了专项筛查小知识,供大家在选择体检项目时参考。

肺癌

建议筛查年龄:45岁以上。

高危人群:

(1)40岁以上,吸烟≥20年包括戒烟不足15年者;

(2)被动吸烟者(二手烟);

(3)有职业暴露史(如石棉、铍、铀、氡等接触者);

(4)有慢性肺部疾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。

日常身体异常信号:

展开剩余88%

咳嗽、胸痛、咯血或痰中带血、气短、体重下降、发热等。

筛查“金标准”和建议:

低剂量螺旋CT筛查是肺癌筛查的“金标准”。对于肺癌高危人群,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。建议尽可能使用64排或以上的多排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。

胃癌

建议筛查年龄:45岁以上。

高危人群:

(1)45岁以上,来自胃癌高发区者;

(2)患有中重度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等疾病者;

(3)幽门螺杆菌(Hp)感染者;

(4)有胃癌家族史者。

日常身体异常信号:

上腹部疼痛,胃胀、恶心、厌食等消化不良症状,体重减轻,呕血或解黑大便,贫血,触及上腹部肿块等。

筛查“金标准”和建议:

胃镜检查是胃癌筛查的“金标准”。建议45岁及以上,且符合胃癌高危因素之一的对象,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。

肝癌

建议筛查年龄:40岁以上。

高危人群:

(1)男性35岁以上、女性45岁以上;

(2)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;

(3)有肝癌家族史或肝硬化患者;

(4)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。

日常身体异常信号:

右上腹隐痛,食欲下降,皮肤巩膜黄染,皮肤有瘀斑、瘀点等。

筛查“金标准”和建议:

血清甲胎蛋白(AFP)和肝脏B超检查是肝癌筛查的“金标准”。建议男性35岁以上、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,每6个月筛查1次。

食管癌

建议筛查年龄:45~74岁。

高危人群:

(1)40岁以上,来自食管癌高发区者;

(2)有食管癌家族史或癌前病变者;

(3)吸烟、重度饮酒、喜食烫食者。

日常身体异常信号:

吞咽困难、胸骨后不适、咽喉部异物感、胸痛、持续声音嘶哑等。

筛查“金标准”和建议:

普通内镜(食管镜)检查就是食管癌筛查的“金标准”。建议高危人群每2年1次普通内镜检查,内镜检查病理结果提示轻度异型增生,每年1次内镜检查。

结直肠癌

建议筛查人群:40~74岁一般人群。

高危人群:

(1)45岁以上人群;

(2)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;

(3)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;

(4)结直肠癌术后或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。

日常身体异常信号:

排便习惯改变,粪便性状改变(如血便、黑便、黏液便等),腹痛或腹部不适,腹部摸到包块等。

筛查“金标准”和建议:

肠镜是肠癌筛查的“金标准”。45岁开始,每年1次粪便免疫化学检测,或每1~3年1次粪便多靶点FIT-DNA检测,或每1~3年1次血液循环肿瘤DNA检测,阳性者立即行肠镜检查;或每5~10年1次肠镜,直到75岁。76~85岁体健者、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,可继续维持筛查;85岁以上,不推荐继续筛查。

胰腺癌

建议筛查人群:年龄大于50岁,有上腹部非特异性症状者,尤其伴有体重明显减轻者。

高危人群:

吸烟。肥胖,体质量指数(BMI)≥30者胰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。饮食结构不合理,饱和脂肪酸和/或肉类摄入过多者胰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。糖尿病,尤其是新发糖尿病。慢性胰腺炎,反复炎症刺激胰腺细胞癌变。职业暴露,如长期接触石棉、杀虫剂、燃料、石油等。

日常身体异常信号:

上腹痛,有时会伴有腰背痛。胰腺癌进展后可出现腹痛加重、体重明显减轻、脂肪泻、新发糖尿病、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。

筛查“金标准”和建议:

肿瘤标志物CA19-9、CA125、CEA等结合腹部B超、CT、MRI检查、超声内镜、PET/CT检查是胰腺癌筛查“金标准”。建议高危人群以CA19-9、CA125、CEA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检结果结合腹部B超进行筛查,如有异常,进一步进行腹部CT、MRI检查。

乳腺癌

建议筛查人群:<40岁的高危人群,40岁以上的一般人群。

高危人群:以下情况之一者。

1.有明显乳腺癌遗传倾向者: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;二级亲属有2人及以上在50岁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;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/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,或自身携带BRCA1/2基因突变。

2.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者。

3.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者。

4.利用Gail模型进行风险评估,5年内发病风险≥1.67%者。

日常身体异常信号:

乳房触及肿块、乳房形状改变、皮肤出现改变,乳头内陷、乳头溢液,乳房疼痛,触及腋窝肿大淋巴结等。

筛查“金标准”和建议:

乳腺X线(钼靶)是乳腺癌筛查的“金标准”。40岁起开始筛查,每1~2年进行1次乳腺X线(钼靶)检查;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;70岁以上,体健者、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均建议维持筛查,每1~2年1次乳腺X线检查。

宫颈癌

建议筛查年龄:起始年龄为25~30岁。

高危人群:

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者;初次性生活开始年龄小、多个性伴侣、性卫生不良者;早婚、早育、多孕多产者;吸烟者;口服避孕药者;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长期免疫抑制者。

日常身体异常信号:

接触性阴道出血,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、白带增多,不规则或绝经后阴道出血。

筛查“金标准”和建议:

子宫颈细胞学检查、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是“金标准”。建议21~29岁采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,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,每3年1次;30~65岁采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,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,每3年1次;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,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,每5年1次。

以上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早诊早治的科普信息,希望每一个人能够更重视健康,科学合理的做好早期筛查!

声明

本文所涉及医疗内容仅用作公益健康科普,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;文中所提到的任何诊疗、用药知识仅供参考,不作为临床诊疗依据证券杠杆平台,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,如有相关疾病,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谨遵医嘱。

发布于:河北省

 

热点资讯

相关资讯